68年的耳機界一哥-你不能不認識的Sennheiser
成立於 1945 年,擁有 68 年悠久歷史的德國 Sennheiser,為了拓展在大中華地區的知名度,2010 年宣布將原本的「森海賽爾」中文名改成好記好念的「聲海」,在耳機領域中可以說是重量級的一線品牌,不論是俗稱「大奧」Orpheus HE90 經典靜電耳機,還是 2009 年推出的 HD800 旗艦級動圈耳機,都是耳機迷們津津樂道的夢幻器材。但實際上,Sennheiser 不光是耳機產品而已,在麥克風、無線傳輸系統、監聽系統、會議與資訊技術和助聽器等領域都有豐碩的成果。
位於 Wedemark 的 Labor W 實驗室
該公司總部位於漢諾威(Hannover)北方的維德馬克(Wedemark),距離漢諾威大約 30 分鐘的車程。創辦人 Fritz Sennheiser 博士(1912-2010)於 1945 年帶領他的研發團隊成立了 Laboratorium Wennebostel 實驗室(簡稱 Labor W),不過剛開始的產品和聲學並沒有直接關係,而是用來量測電壓的精密電壓表 RV1,當時一共生產了 7 台。
創業一年後,Sennheiser 博士很快就燒光了他的積蓄,只好向德意志銀行提出 20 ,000 馬克的貸款申請,以確保公司得以續存,可是他提不出任何擔保品,只好告訴銀行「我沒有任何擔保品,但是我很能幹、勤奮,而且一定會清償貸款 」,最後終於獲得了銀行的協助,據說這是 Sennheiser 博士這輩子唯一一次的貸款。如今,Sennheiser 這個家族企業在 2011 年的營業額已達 5.31 億歐元,在全球擁有超過 2100 名僱員,並且在許多國家設立了直屬分支機構。而旗下還有 Georg Neumann GmbH, Berlin(生産錄音室麥克風和監聽音箱)以及合資企業 Sennheiser Communications A/S(用於個人電腦、辦公室和呼叫中心的耳麥)。
初期以麥克風生產為主
1946 年西門子找上了 Sennheiser,他們希望 Labor W 能夠幫忙生產 DM 1 麥克風,因為原本的供應商 Henry Radio 沒有辦法繼續生產。於是 Labor W 接下了這份訂單並接手生產 DM 1,同時間也針對 DM 1 進行研究與改良,隔年(1947 年)正式推出了 DM 2,是該公司旗下首款自行研發的麥克風產品。往後十多年 Labor W 陸續推出了各種麥克風產品,例如接下來的 DM 3,將聲音輸入與聲能轉換器分離的設計,讓 DM 3 的身形就像筆一般的細長,在當時稱之為「看不見的麥克風」,一直到現在,許多會議場所使用的麥克風造型還是跟 DM 3 頗為相似。這段期間比較知名的產品還有全球第一款「Noise-Compensating」消噪麥克風 DM 4、堅固耐用的採訪用麥克風 MD 21,以及在 1957 年所推出的 Mikroport 無線麥克風等,都具有指標性意義。
正式更名 Sennheiser electronic
隔年 1958 年 Labor W 正式更名為「Sennheiser electronic」,但產品主力還是放在麥克風的部分,雖然期間有推出過一些「發聲」器材,但一直到 1965 年才推出第一款家用 Hi Fi 音響系統,喇叭採用主動式 設計,型號為 Philharmonic。至於現在最熱門的耳機,則是在 Labor W 正式更名 Sennheiser 的十年後,也就是 1968 年,才發表了全球首款開放式耳罩耳機-HD 414,擁有輕量化、模組化的設計優點,不僅配戴舒適而且方便更換零件,原廠宣稱該款耳機創下了 1 千萬支的驚人銷售記錄!
1987 年,擁有麥克風與耳機製作技術的 Sennheiser,成功地將兩者結合起來,推出了具備「NoiseGard」主動消噪技術的 headset 頭戴式耳麥,並提供給 Lufthansa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機組員使用。至於「NoiseGard」這個技術名詞一直沿用至今,譬如 PXC 450 耳罩耳機使用的就是 NoiseGard 2.0 專利技術。
1991 年,Sennheiser 為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,就是要打造一支全世界最好的耳機產品,然而最終呈現在消費大眾面前的是 Orpheus HE90 靜電耳機,也既是俗稱的「大奧」,還記得 2010 年 TAA 音響展,有經銷商在曾經會場中展示這支已停產的經典靜電耳機,吸引不少耳機迷的注意力!至於它是不是全世界最好?大家心中自有定見,但對於喜愛靜電耳機的朋友們來說,Orpheus HE90 大奧絕對是靜電耳機的夢幻逸品之一。
旗艦級耳機 HD800
至於在動圈耳罩耳機的部份,從早期的旗艦 HD600、HD650 就獲得了不少耳機迷的肯定,一直到 2009 年最發表的新旗艦 HD 800,當時 Sennheiser 大中華區總裁 Marc Vincent 來台主持產品發表會時曾表示,這款由原廠手工打造的 HD800 是繼 1991 年 Orpheus 靜電耳機系統之後,又一款備受矚目的夢幻逸品,所採用的單體直徑達 56mm,是當時同類型耳機中最大的單體,而且振膜採專利環形設計,並非一般圓形振膜,具有降低失真的優點,整體頻率響應有 6Hz~51kHz 的優異數據表現。
當年 HD800 發表時,Marc Vincent 曾暗示將推出另一款介於 HD800 與 HD650 之間的高階耳機,果然 2012 年我們看到了延續 HD800 而來的次旗艦 HD700 耳罩耳機,除此之外還多了一款 IE 800 耳道耳機,同樣是屬於 Sennheiser 的旗艦產品,接著還有具備 DAC 功能的 HDVD 800 耳機擴大機與純耳擴 HDVA 600 問世。
更注重外型設計
以產品力來說,Sennheiser 不斷推陳出新,不僅在聲學技術上成長、開發符合各類型使用情境的耳機,也開始將心力聚焦於產品外型設計,譬如和運動品牌 Adidas 合作推出的 HD25 Original 以及承襲其設計的 Amperior,2013 年原廠還以 Amperior 的型號推出蛇年限量珍藏版,台灣地區限量 10 支而已。另一款支得注意的是去年新發表的 Momentum,Sennheiser 在這款耳罩耳機上注入了更多簡約、時尚的設計元素,而且特別利用皮革材質營造出成熟風格,今年 2 月分又一進步在台灣推出 Momentum Black 黑紅版本,加上既有的聲音優勢,同樣是令人印想深刻的耳機產品。
產品線完整
經過長期耕耘累積,Sennheiser 已經以累積了大量的耳機,也代表該公司擁有足夠的研發與設計實力,價位帶從入門級千元出頭到數萬元 Hi End 等級的耳機通通都有,而且型式也非常豐富!若以型號來區分會比較容易理解,譬如頭戴式耳機有 HD、PX、PXC、RS(無線傳輸)系列,附帶麥克風的耳罩有 PC、HMD、HME 系列,耳道式耳機有 CX、IE 系列,耳塞式耳機的 MX 系列。然而每一種系列底下又發展許多設計巧思,來符合不同的聆聽環境使用,譬如原廠在個人耳機的網頁中,就劃分了「Music & Entertainment」、「Portable」、「Hi End」、「Gaming」、「Travel」、「TV」、「Sport headphones & Earphones」、「Assistive Listening」、「Internet telephony」、「Home Audio」等類別,實在是多到眼花撩亂,不論您是要聽音樂、打電動、運動還是搭乘交通工具通勤使用,Sennheiser 都有相對應的耳機可供選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