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形而聲,處處顯露溫暖質感-Meze 99 Classics耳罩耳機
2010 年才成立的 Meze,不僅公司年輕,整個營運團隊也多是年輕人,閱讀他們的公司官網,瀏覽其團隊成員的臉書,會覺得這群人不太像是音響公司,更像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,各有所好、各具專長,為了一種共同的生活態度相互結合,以耳機產品來呈現他們對聲音美學以及生活品味的堅持。少了冰冷的技術專業包裝,卻多了一些人文與自然的氣質。
設計師老闆
經營出這種另類的風格,當然跟主事者脫不了干係。老闆 Antonio Meze 是位出生於羅馬尼亞的設計師,絕大多數的音響品牌老闆多半是工程背景,Antonio Meze 卻是不折不扣的設計師。如果上他的臉書或他的個人官網,你能見到許多出自他手的設計物件,Meze 耳機也列於其中。一個設計師怎麼會想要設計耳機呢?當然,這都來自對音樂的熱中。作為一個設計師,總是需要有源源不絕的靈感,怎麼讓自己活在不斷受啟發的狀態呢?Meze 的方式便是藉助於音樂和閱讀。音樂聽得多了,不禁開始學著玩樂器,越是投入,越把自己扣於音樂,最後,他想要設計屬於自己的耳機,能結合舒適、美型還要好聲音三大要件,Meze Headphone 於焉誕生。
堅持原木製作的耳機外殼
既然是設計系的產品,當然得先從外觀說起。Meze 耳機家族一脈相傳的特點依舊不變,就是其木質外殼。99 Classics 的耳機外殼是原木材質,原廠提供胡桃木與楓木兩個版本,分別配以黑金與銀白,兩種款式都好看極了;黑金胡桃木版極適合都會型男使用,女性朋友則很容易被楓木銀白款所吸引。這次編輯部拿到的黑金搭配胡桃木的版本,編輯部同仁在拆箱時,幾個大男人興奮地圍成一圈,一個一個迫不及待地想試戴把玩,甚至有人立刻戴著耳機拍起照來,是我們太愛玩,還是 Meze 99 Classics 太美了?
為什麼堅持要用木頭外殼呢?Meze 認為使用原木材質可以帶來自然且溫暖的聲音質地,所以,這些年來,Meze 所推出的耳機都使用了原木外殼,無論是耳罩耳機或是耳道耳機。因為是原木,所以每一副耳機、甚至左右兩邊的的外殼,都有不同的木紋,讓每一副耳機都是獨一無二的。其實原木也有其材質本身的問題,因為每塊木頭都不一樣,其諧振也不會相同,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的耳機寧可使用塑膠或鋁合金的原因之一,因為這樣最能控制產品在聲音表現上的一致性。Meze 不是學工程的,這些「工程標準」不是他最關心的,他所看重的是「藝術標準」。
這些木殼都是經過 CNC 精細車出,單是從木塊車出一副耳機外殼,就要費時 8 小時,接下來還要經過磨砂、上漆直到收尾,前前後後,單是耳機外殼就要費時 45 天才能完成。這樣夠不夠「厚工」?不只這樣,99 Classics 耳機的組裝不用任何膠水黏塗,完全是以螺絲鎖定,或是採取插孔榫接的方式來完成。Meze 很驕傲地表示,這不僅是工藝精神的展現,也讓耳機更為耐用;這都是他們想要藉著產品與用家分享的價值。
這是原廠介紹 99 Classics 研發過程和設計重點的影片:
頭帶設計成另一視覺焦點
整副耳機的視覺焦點從兩片木質耳機外殼中央的金色(或銀色的固定拴)向上延伸,兩條金屬支架搭配大片的 PU 皮質頭帶,構成整個頭帶總成。這兩條金屬支架提供了兩側內向的夾力,而皮質頭帶內部藏著鬆緊帶,讓您戴上耳機可以很自然舒適地戴到定位,摒除了許多耳機常見的機械式高低調節,也減少了耳機本體的振動因素。寬大的頭帶讓下壓力得以分散,我是算個「大頭仔」,不僅兩耳間距寬,戴起耳機總要下拉得比別人都低。因此,類似這種設計的耳機常讓我久戴之後頭頂會有壓力,聆聽 Meze 99 Classics 過程,這種下壓力並不造成我的困擾,當是兩側的夾力,讓我聽一段時間就要取下耳機讓耳朵舒緩一下。耳機會夾頭嗎?這得您親自戴過才知道,U-Audio 同事有人覺得舒服,有人僅表示還好,端看個人頭型和有否戴眼鏡而定,甚至您眼鏡鏡架的材質與角度也有影響。99 Classics 兩側耳罩襯墊以 EVA 記憶泡棉作內裡,外部包覆著 PU 皮面,手指下壓襯墊的觸感和編輯部十幾副耳機相比,99 Classics 的襯墊回彈力比較 Q 一點。
編輯部剛拿到耳機,正想把玩 99 Classics,同事正預備把耳機戴上時發現一個問題:怎麼分左右?想到先前的經驗,連忙翻出盒內的耳機線,果然與 73 Classics 的設計一樣,99 Classics 本身是不分左右聲道的,整副耳機在不接線的狀態下,左右角度與形狀完全對稱,靠的是以接線來區分左右。左右耳罩下方的 3.5mm 單聲道 mini jack 插孔,用以接駁耳機線,兩聲道獨立接線,耳機線端子上分別註明 R、L 區別聲道,構思跟音響喇叭一樣,你愛怎麼換邊都隨意。只不過這個耳機線外面的布質披覆,在使用時與衣領摩擦聲會回傳到耳機,至於會造成多大干擾,則與您的穿戴習慣和使用耳機的環境有關。我聽著 99 Classics 寫稿,只動手指是沒啥感覺,若插著手機走動,線材磨到外套拉鍊,那個聲音就聽的到了。那為什麼原廠要用這種披覆呢?一來加強拉扯的保護,二來較不容易打結,有好處,自然也有缺點,這就是取捨了。看來 Meze 更想用家能靜下來聽 99 Classics,而不是戴著跳熱舞。
原廠隨附的耳機線一長一短,短的線長 1.2m,隨身攜帶接手機或隨身訊源很方便。短線的左聲道下方有一個麥克風,只有一個按鍵,僅能控制「播放、暫停」並接聽電話,不能控制音量。如果按兩下按鍵,可以跳下一首曲子,按三下可以回前一首。另一條 3m 的耳機線,可讓您在家戴著 99 Classics 坐臥在離音響系統稍遠的位置,愜意享受一個人的音樂世界。購買 Meze 99 Classics,原廠還大方給您一個拉鍊攜行盒,裡頭可以放入耳機和一個絨布包,拉鍊絨布包裡放著兩條耳機線以及 mini jack to jack 的轉接頭,還有一個飛機上使用的轉接頭。
隔音效果不錯
既然是封閉式耳機,我們當然要問:隔音效果好不好?我非常樂於和各位分享這個經驗:一天我正戴著它寫稿,總編找我,連喚幾聲我都沒聽到,甚至連走到身旁我都沒注意。我開很大聲嗎?不,我不過接著 iPhone 手機,手機顯示音量開到六格,聽肯普夫彈貝多芬鋼琴協奏曲而已;這就能夠讓我專心寫稿不受外界「打擾」(Jerry,我不是在說你啊)。您說,它的隔音效果怎麼樣?如果您想找個理由不聽另一半的碎唸,99 Classics 或許是個幫手。
空間感表現出色
買耳機不是拿來欣賞的,看起來再美,若聲音不好聽,也是白搭。Antonio Meze 是位設計師,他的作品外觀好看是理所當然的,99 Classics 的聲音能不能也跟看起來那樣迷人,才是重點。我個人向來偏愛開放式耳機,因為開放式耳機沒有耳罩的限制,音樂聽起來比較開放,就好像茶葉在壺中得以舒展,如果用了金屬濾網或茶葉包,那種舒坦的自在也就沒了。更者,聆聽開放式耳機,耳朵也比較沒有壓力,聆聽時間長也比較不容易感到疲憊。99 Classics 聽起來確實還是一副密閉式耳機,卻有很好的空間感和舞台感,如果音量不要開的太大聲,那個空間感會更顯開闊(當然,此時您會需要一個較安靜的聆聽環境);如果音量開得大一點,聲音顯得飽滿些,那種自在感會減損幾分。
以 2015 年高雄音響展示範 CD 的第一軌「勿忘影中人」為例,這首曲子混入了兩把吉他,主要伴奏的吉他在左,也比較靠前,主唱朱萬花女士在中,右側後方還有另一把吉他。混音拉出這個遠近感,不知是不是為了營造一種思念的情境?總之,這樣舞台空間在喇叭系統上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,在耳機裡,左右當然還是可分,但那個遠近前後的舞台二維向度感受會比喇叭系統聽到的模糊。我原本不預期在 99 Classics 上可以聽到很理想的空間表現,結果出乎意料的好。然而,我要再次強調,這種空間感會隨著您聆聽音量的增加而削弱;如果您聽耳機也很重視舞台空間的重現,請考慮音量調節。
低頻量感豐富
另一個值得一書的是 99 Classics 的低頻。如果您喜歡低頻多一點的耳機,通常選擇 DJ 用的耳機,可以在挑耳機上少花時間。99 Classics 外觀這麼典雅的耳機,還沒聽之前,大概任何人都會輕看它的低頻表現,實則不然。無論我聽古典音樂或爵士,低音大提琴的拉奏和撥奏都豐厚飽滿,聽流行音樂的電子合成低音更是如同滾滾浪潮,其低頻量感聽起來直逼 DJ 耳機。無論是聽 2015 年高雄音響展示範 CD 第三軌的 double bass,圓滾滾的 Q 彈音質,抑或第十二軌的白遼士「幻想交響曲第四樂章」裡面的低音弦樂聲部,都盡顯其低音量感確實不容小覷。聽 Michael Jackson 的「Dirty Diana」,那一開頭的電子合成低頻,如同浪潮一般湧來,叫我一邊聽,還懷疑是不是規格抄錯了:99 Classics 的單體只有 40mm 嗎?
溫暖中有解析的人聲
Antonio Meze 力求的好聲音,在 99 Classics 身上,我個人以為,其中頻和高頻的表現佔了很重要的地位,甚至比低頻表現更傑出:它的中頻相當清楚而且明晰,高頻自然延伸。當然,它比不上平面振膜耳機在這方面那般輕鬆,但是對於音樂的描繪卻相當足夠,而且不知是因為用了密閉式的原木耳罩外殼的緣故,中頻聽起來還帶有一股溫意,那一點溫暖、一點厚度,就夠讓你一首歌一首歌地點播下去。我從 Michael Jackson 聽到 Louis Armstrong,又從 Diana Krall 聽到張懸,如果您喜歡聽人聲演唱,99 Classics 不會讓您失望。
密度高且有凝聚感的高頻
高頻要有亮度,卻不能刺耳,要有助於描繪細節,卻不能使人感到疲憊。Meze 在這點上有下過功夫。我喜歡聽鋼琴來判斷高音音質,99 Classics 的鋼琴高音聽起來相當清脆而堅實,有著些許厚度,還帶有光澤,聽起來分外好聽。或許其稍微強調的中頻和中高頻,讓鋼琴聲聽起來有一點點的染色,但那還是很健康的鋼琴聲。就連同一架鋼琴,都可以被調整成不同的音色,聲音還顧什麼一翻兩瞪眼的「正確」和「標準」?戴著 99 Classics 聽 Danilo Rea 的「Lirico」,實在是種享受。只不過,高頻的延伸感並不是無止盡的,我不會「飄逸」來形容 99 Classics 的高頻表現,但高頻的凝聚感相當好,這就是取捨的問題了。
聽 99 Classics,大概不會斷出「細節豐富無比」這類的評語,但這不是批評它細節不夠多,99 Classics 細節呈現還是足夠的,例如人聲吞嚥口水和咬字時的氣音、吉他演奏時的擦弦聲(如「勿忘影中人」),或者演奏者在忘情處的哼唱(如「Lirico」),又或是錄音時的現場噪音,如觀眾的咳嗽或騷動。這些被期待「該被聽見的」,您還是可以清楚細數。但因為有厚度的聲音,讓這些細節表現不會成為你聆聽時所亟欲留心的。這或許就是 Meze 想要的:聽音樂就好!
小編制音樂尤其拿手
讀到這裡,您會不會覺得我好像把這副耳機講得太好了吧?又好看、又好聽,內在美外在美都拿高分,真是模範生?99 Classics 聲音確實不賴,卻非沒有缺點。我在前文說過它低頻的量感豐富,對於性好低頻者,這當然是好消息,但是稍多的低頻,卻讓低頻細節和層次顯得比較模糊,雖不至於轟耳,卻減損了低頻的解析。此外,99 Classics 適合聆聽流行音樂或較小編制的音樂,這並不表示不能聽管弦音樂,只是連聽幾首大編制的音樂,包括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第四樂章、華格納紐倫堡名歌手序曲、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譚等,讓我覺得有點混濁,音場也有點混亂,跟播放小編制音樂相比,聽起來讓人有點緊張。不過也不用太在意,不聽馬勒,就聽莫札特吧!99 Classics 有著不錯的聲音密度,略帶溫暖的音色,聽莫札特真是太好聽不過了,尤其是莫札特是個極擅長運用木管樂器的作曲家,99 Classics 就吃這味兒!
當聖誕節禮物正好!
聆聽 Meze 99 Classics 是個讓我難忘的經驗,其中最甚者莫過於它挑戰了我長久以來所懷抱的偏見:如果一個音響產品不是出自音響工程師之手,而是一個設計師產品,其價值也不過就是其金玉外表,聲音表現並非重點,不必期待太多。在與它相處數週之後,我要一撇成見地說:Meze 99 Classics 以其外型和聲音表現,真是值得推薦給崇尚雅痞風格的愛樂者,請記得把 Meze 99 Classics 列入您聖誕節採購清單之中!
後記—Meze 的 Logo 圖到底是什麼?
最後,您會好奇 Meze 的標誌到底是什麼嗎?乍看之下,那就像是 Lyre 琴,我第一眼看到那個 Logo,就認為 Meze 是以此為標誌。其實這也說得通,在 Meze 官網論及它們公司理念的頁面,就有一幀半人馬(Centaur)的圖像,在神話故事裡,半人馬驍勇善戰,所以經常以手持弓箭的英勇形象出現在藝術作品中。但在半人馬族裡有一位特別的人物,叫做凱隆(Chiron),此人雖也是半人馬族,卻向阿波羅習得音樂、繪畫、文學等,成為神話故事中一位博學之士,他的學生甚多,連阿奇里斯(Archilles)也系出他門下。所以西方畫作裡頭當述及此君,常伴隨出現一只 Lyre 琴,說明 Chiron 精通音律。Lyre 是什麼呢?其外型就像 Meze 的 Logo 一樣,是一種手持的撥彈樂器,豎琴的前身(或者應該說是親戚更妥貼點)。怎麼樣?這樣說來,還說的通嗎?
我又仔細看那 Logo,發現那圖又像是一隻類似孔雀的鳥,正面朝前站立,有這種鳥嗎?有,一種來自澳洲的鳥,叫做 Lyrebird(琴鳥)。這種鳥因為其尾羽張開有如 Lyre 琴般,因此得名。除了漂亮尾巴,牠們還有一項特殊技能,就是擅長模仿聲音,各位可在 Youtube 上找到相關影片,它們能夠惟妙惟肖地模仿相機快門聲、底片相機捲片聲,甚至可以模仿出電鋸伐木的聲音。難道 Meze 想說:「我們的耳機就像 Lyrebird 一樣,播什麼就像什麼」嗎?請看以下影片:
基於好奇,我寫信給 Antonio 問個明白。他告訴我,這個 Logo 確實是 Lyrebird,選擇以琴鳥為標誌,是因為這隻鳥嘹亮悅耳的叫聲意味著音樂的本質,也表達了 Meze 這間公司對於自然的嚮往和敬意。這就跟他們選擇以木頭做為耳機材料一樣—追尋音樂、訴求自然。
器材規格
Meze 99 Classics
型式︰封閉式動圈耳罩耳機
單體︰40mm
靈敏度︰103dB @ 1kHz, 1mW
阻抗︰32 Ohm
額定輸入功率:30mW
頻率響應︰15Hz~25kHz
外殼本體︰胡桃木、楓木
建議售價︰12,800
進口總代理:海恩數位
電話:07-2351677
網址:www.earmega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