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創C/P值紀錄-Audiolab M-One DAC加綜擴

文/ 董鴻鈞圖/郭振榮2017/03/21
SHARE分享

手上拿到這台 Audiolab M-One,無限回憶突然湧上心頭。記得數年前,剛進入友刊工作沒多久,在辦公室內聽到了 Audiolab 8200CD 播放機,不但擁有舒適的英國式聲韻,而且也能重現出適量的細節,不會覺得重要錄音情報為溫暖音色所掩蓋,此外,當時正逢數位流興起之時,Audiolab 也嗅到了音響市場的趨勢,在 8200CD 上增加了 USB DAC 功能。如此討喜的音色、多樣的功能,讓我二話不說,立刻購入,成為我人生第一台 CD 播放機,即便 8200CD 的規格與現在推出的器材相比,有些落伍,我依舊不忍與之割捨,仍是我在家聆聽 CD 或數位音檔的主要器材。

8200CD 在市場上大受歡迎,讓 Audiolab 以 8200CD 的 DAC 電路設計為基礎,推出體積更小、搭載耳擴功能的 M-DAC 與 Q-DAC,不斷挑戰音響市場中 DAC 產品 C/P 值的極限。去年,Audiolab 推出新一代的 8300 系列,原有的 M-DAC 也升級成為 M-DAC+,在外型設計上與 8300 系列的風格,其越級的音質表現已讓本刊編輯留下深刻的印象,沒想到 Audiolab 最近又再度趁勝追擊,推出這台 M-One,結合 DAC、綜擴與藍牙播放於一身,又再度挑戰 Audiolab 過去創造的 C/P 值紀錄。

集 DAC、綜擴、耳擴、藍牙於一身

M-One 與先前介紹的 M-DAC+在外形上幾乎並無二致,寬、深、高全部一模一樣,不過同樣的箱體尺寸中,M-One 硬是多出了綜擴功能,一台抵兩台,讓人覺得十分抵買。不只如此,M-One 還比 M-DAC+多出了藍牙無線播放功能。現在不少人習慣將音檔儲存在手機中,或是透過手機聆聽 Spotify、Apple Music 或 KKBox 等音樂串流平台,M-One 光是多出這個藍牙播放,感覺就比起 M-DAC+更加方便實用,更為吸引人。由此可見,M-One 擺明就是針對現代人聆聽習慣所打造而出的新世代數位流機種。

M-One 的面板設計也與 M-DAC+完全相同,中央的橢圓形 OLED 顯示螢幕可以顯示訊源、音量以及音檔格式及取樣率,而訊源選取及音量調整旋鈕,則分別位於螢幕的左右方,操作簡便直覺。此外,只要按一下音量調整旋鈕,M-One 就會自動切換至靜音模式,而按一下訊源旋鈕,則可進入選單模式,調整數位濾波、螢幕顯示資訊、螢幕顯示亮度、自動待機時間、恢復原廠設定與顯示韌體版本等等功能。當然啦,M-One 也附有遙控器,讓使用者可以不用離開皇帝位,便可切換訊源、調整音量,更切中大部分人的聆聽習慣。

M-One 既然與 M-Dac+大小一致,何以硬是多出了綜擴的功能。打開 M-One 的機箱,可以發現原廠充分利用了內部的空間,讓機箱得以容納不同的電路。先看電源,M-One 並沒有因為為了節省空間,採用體積較小、效率較高的交換式電源,而是採用許多 Hi-End 器材採用的大型環形變壓器。為了讓機箱內騰出更多空間給 DAC 與擴大電路,這個環形變壓器不是平躺在底版上,而是固定在金屬隔板上,直立於機箱之中。我本來擔心這樣的設計,讓環型變壓器容易受到震動波及,影響音質表現,但我發現固定變壓器的金屬隔板本身有一定的厚度,而且變壓器並沒有與底板接觸,大大降低受到震動影響的可能性。

廣  告

選單功能更加豐富

至於機箱的另一側,則分為上下層,上層負責數位音訊接收與各種功能控制,下層則搭載數位類比轉換與擴大電路。在上層電路中,可以發現 M-One 搭載 XMOS USB 接收晶片,而自 S/PDIF 輸入的數位訊號則由 Cirrus Logic CS8406 晶片負責接收,至於數位類比轉換則由位於下層電路的 ESS 9018S 晶片負責。接收晶片與 DAC 晶片兩相搭配下,讓同軸與光纖數位輸入得以支援至 24 bit/ 192kHz 的取樣率,Type B USB 輸入則可支援至 32 bit/384 kHz 的 PCM 檔以及 1 bit/ 11.2 mHz 的 DSD 檔。換句話說, DXD、DSD256 等 Hi-Res 音檔規格 M-One 皆可播放,不用擔心規格落伍。

針對數位音訊播放,M-One 還內建「Sharp Rolloff」、「Slow Rolloff」、「Minimum Phase」三種種數位濾波器,可不同程度降低前、後振鈴失真對音質的音響。針對 DSD 音檔播放,M-One 也具備「DSD 頻寬」選擇功能,共有「Normal」、「50k」、「60k」、「70k」四種頻寬選擇。至於時脈誤差,M-One 在「Jitter Rejection」下也有「Automatic」、「Low Bandwidth」、「Medium Bandwidth」、「high Bandwidth」。筆者在試聽時,稍微試了一下這些調整功能,發現這些選項並不會對聲音帶來顯而易見的效果,反而會在暫態、高音的銳利度等極細微的地方做出小程度調整。至於哪一種設定比較好,這沒有一定的答案,端看您的喜好感覺以及播放檔案品質了。

M-One 的前級採用數位音控,調整範圍在-80dB 至+8dB 之間。至於功率擴大,採用 AB 類混合設計,8 歐姆承阻下個聲道輸出功率可達 40W,推動書架喇叭綽綽有餘,若您是耳機玩家,M-One 上還附有 6.3mm 耳機輸出孔,儘管 M-One 放在桌上,稍嫌佔了空間,不過 M-One 包含如此多樣的功能,可以感受的到 Audiolab 是誠意十足,想到此,就覺得不應該過於抱怨 M-One 的箱體體積。

兼具溫度與香氣的聲音

準備試聽時,此時本站試聽室中就定位的喇叭為 Yamaha NS-5000,不過考量到 M-One 在 8 歐姆承阻下為 40 瓦,在 4 歐姆下為 60 瓦,就規格來看並非屬於大功率的設計,我看著 Yamaha NS-5000 上的 12 吋低音單體,擔心 M-One 可能力有未殆,因此決定採用保守一點的搭配,將 M-One 推動 AE101 書架喇叭,中間以 Crystal Cable Reference Diamond 喇叭線相連,電源線採用 Vertax AQ Roraima,USB 線為昇龍 Centaur USB 線。

我首先播放小提琴與鋼琴演奏專輯《My Armenia》中第一軌、由柯米塔斯所寫的〈鶴〉。我將 M-One 的音量調到-17dB,可以感覺喇叭傳出的音量是我平常所習慣的。音樂開始播放時,我可以感受到小提琴大概定位在中央偏右的位置,而開頭的樂段大多遊走在低音音域,透過這套系統傳出,我感受到小提琴的音色有著濃郁香醇的質感與氣味。不知為什麼,聽到這樣的音色,我腦海中浮現出麥芽糖煮到沸騰的畫面,糖香蒸騰,質感黏稠又極易延展,而且還帶有琥珀般的光澤,是個色、香味俱全的聲音。

低音域樂句演奏完,小提琴便來一段高把位演奏。我本來以為像 M-One 這種多功能入門級的器材,表現小提琴高音時,容易把持不住,出現毛躁聽感,結果表現此樂段依舊展現出暖到心窩的音色,還有充滿情緒張力的柔美線條,聽之完全不會緊張不耐,大大出乎我意料。

至於鋼琴呢?在一開始的低音域樂句中,透過這樣的系統搭配播放,頗能展現出鋼琴低音琴弦的形象,腦海中立刻浮現三條一組的粗長琴弦,在琴槌敲擊之後,出現波浪形的震動。到了高音樂段,音色依舊溫潤,又微微帶著明亮剔透的色澤。無論如何,透過這樣的搭配得到的音色,就是「暖」。

此外,由於這兩段樂句先弱後強,在這套系統中,我也明顯聽到寬廣鮮明的動態對比,不難猜測 M-One 的動態範圍也是十分寬廣的接下來,我播放編制較為複雜的海頓 G 大調管弦樂八重奏詼諧曲(編號 Hob X:12)的第一樂章(Challenge Classics 72345,DSD64 檔)。樂曲開始,立刻可以感受弦樂器的音色有著令人感到舒適的溫熱,擦弦產生的細節也能適度呈現,讓我聯想到融化的巧克力,不但有著細膩濃郁的質感,又能看到攪拌過後留下的痕跡紋路,也讓我聯想到這樣的音色呈現,有如漢白玉一般,散發著溫潤柔滑的羊脂色澤,而不是像翡翠那樣帶有豔麗奪目的光彩。這樣的音色,顯示 M-One 繼承了許多音響迷喜愛的英式聲韻,如同紳士般,氣度溫文儒雅,而非張牙舞爪、豔光四射的巨星架勢。

透過此曲,我也能感受到 M-One 的音場重塑能力。在一開始各樂器合奏的地方,我感受到各式弦樂器落於喇叭前方的位置,而木管樂器則落於喇叭後方,音場寬度超越喇叭的寬度,此外,在樂曲中段的地方,各樂器輪番獨奏,此時我也可以明確聽到各樂器的定位。舒適的音色,加上寬敞的空間感,相信無論經驗老道的發燒友或是對音響一竅不通的木耳,都很難不對這樣的聲音喜愛有加。

廣  告

有肉有骨的音樂形象

既然 M-One 有著如此溫和的音色,播放人聲想必很動聽吧?我迫不急待播放試聽常用的宋冬野演唱歌曲〈安和橋〉,結果不出我所料,透過 M-One 傳出,宋冬野的歌聲聽起來低沉渾厚,而且各種發聲共鳴、抖音都讓人感受到蘊含靈魂的生命力。至於樂曲一開頭的手鼓打擊,低頻深沉,力度強勁,而且可以明顯聽見鼓皮的緊繃感與彈性,聽起來活潑生動而不死板,中段出現的胡琴拉奏聽起來更是纏綿悱側,哀婉動人,感覺的出來 M-One 將音樂中最溫暖、最感人的成分提煉出來,讓我感受不到任何令人不安的成分。

最後,我播放《Milestones. Un incontro in jazz》 (EMI Italy 0094639436224)中 Gino Paoli 演唱的爵士風歌曲〈Time After Time〉。音樂一出,M-One 再度展現定位精準與重現人聲的優勢,我可以明顯感覺到人聲就出現在兩支喇叭的中間,而且歌聲輕鬆舒適,相當符合一般人對爵士樂自由自在的印象。至於小號的吹奏,大體表現出黃銅般溫暖的金屬的色澤,不過在吹奏強力的地方時,我聽到強烈氣流通過吹嘴時發出的分岔聲響,箇中暫態變化十分鮮明,可見這種溫暖的音色並不是過度膨脹中低音量感,或是故意削減高音延伸與細節表現力,而是穠纖合度、形體與細節並存的和諧之音。

至於在爵士樂中扮演重要角色的 Double Bass,透過 M-One 播放,除了生動展現出粗厚牛筋的彈力之外,反應迅速,不拖泥帶水,重現快節奏即興演奏樂段,能夠帶來出其不意的驚喜。同樣的反應速度,展現在爵士鼓快速打擊的樂段中,更有催化氣氛的效果。可見 M-One 與 AE 101 兩相搭配下,收放自如,控制有度,感受不到中低頻氾濫造成形體肥厚,尾韻冗長。

M-One 透過 USB 播放的音質如此討喜,那麼透過藍牙無線播放呢?我趕緊將 USB 線拔除,把我 Macbook Pro 的藍牙開啟,以 iTunes 播放上面聆聽的檔案。相當然爾,透過無線播方,旋律線條的柔軟度、音樂的情感表現、還有音場寬度當然比不上 USB 有線播放,但是依舊還是保有 M-One 的熱度與肉感,讓音樂聽起來不會毛躁刮耳。

始終如一的紳士風度

聆聽至此,我思考著我所聽的溫暖聲調,有可能來自 M-One,也有可能來自 AE 101 喇叭,也有可能是兩者交互作用下的結果。為了進一步確定 M-One 的聲音走向,我將 M-One 的 DAC 部分與 Moon HAD 230 DAC 互相比較(使用後者做為 DAC 時,同樣以 M-One 當做綜擴推動 AE 101)。比較之後發現,M-One 所呈現的音樂畫面,偏向暖色調、低色溫的色彩,相形之下,Moon HAD 230 DAC 的低頻量感略少,呈現器樂演奏時,著重在清楚的細節以及輕盈的空氣感,不過在重現人聲方面,就不如 M-One 那般充滿熱度與濕度了。

比較之後,我本想就此罷手,但是看著 AE 101 身旁的 Yamaha NS-5000 喇叭,感覺不讓 M-One 推動一下,似乎是太瞧不起它了,於是我將喇叭線從 AE101 卸下,換到 Yamaha NS-5000 上。去年的台北電器工會音響展中,我曾經在山葉展房聽聞這對 Yamaha 最新的喇叭旗艦力作,然而不知是現場電源品質不佳,或是我座位風水不佳,只覺得這對喇叭細節有餘,形體卻略嫌乾癟。不過,這次以 M-One 推動 Yamaha NS-5000,播放〈Time After Time〉,音量開至-17dB,不但場面與空間更為開闊,而且低頻比透過 AE 101 播放更多下探一截,各種樂器在低頻的加強下,型體聽起來更為飽滿,更有份量,沒有過度膨脹造成的朦朧聽感,與音響展中的聽感截然不同。可見 M-One 推動 Yamaha NS-5000 這樣的大型喇叭依舊十分有力,不會蹩腳。

至於 M-One 的耳擴部分表現如何呢?我首先搭配 Beyerdynamic DT990 (250 歐姆,效率 96 dB),聆聽〈安和橋〉與〈Time After Time〉等曲,此時,M-One 的音量大約調至-40dB 左右,大概達到我平常習慣的音量大小,而且 M-One 依舊發揮音色溫暖以及中低音飽滿的優勢,重現人聲、鼓聲、小號聲還有 double bass 均能呈現出略為豐腴的體態、深沉的質量以及濃厚的質地。相較之下,Moon 230 HAD 的耳擴部份著重在舞台寬度以及解析力,播放這兩首曲目時,雖然感覺中低頻量感比 M-One 略少,但是樂曲整體聽來較為輕鬆,有如曬在陽光下的棉花,輕盈蓬鬆,又不失溫暖,人聲的唇齒細節以及吉他演奏的擦弦聲音也變得較為鮮明,兩者表現可說是環肥燕瘦,各有千秋。總而言之,若您對溫暖音色與多肉的形體有所偏好,M-One 絕對是最佳選擇。

性價王座非它莫屬

我並不清楚 M-One 在 DAC 電路設計與聲音呈現上有多大的差距,但是可以確定的是「溫暖」、「有肉」,是對 M-One 音色的最佳形容詞,也是 Audiolab 慣有的特色,儘管這兩個詞彙一直在前面的段落中不斷出現,但實在想不出來還有什麼詞語能夠更貼切形容 M-One 的了。更重要的是,M-One 比 M-DAC+貴了 2,000 元左右,卻多了綜擴與藍牙播放功能。試問大家:2,000 元去哪裡找一台附有藍牙的綜擴?想到這裡,更顯得 M-One 的 C/P 值高到無人能比。綜合音質與功能,這台 M-One 又讓 Audiolab 穩坐超值王座!

器材規格

型式:綜合擴大機
支援取樣率:32-bit / 192kHz(光纖、同軸)
32-bit / 384kHz,DSD256(USB)

輸入靈敏度:515mV
輸入阻抗:10K 歐姆
輸入端子:1 x USB A (Apple devices)
1 x USB B (電腦)
1 x COAX
1 x OPT
1 x Bluetooth
2 x RCA
12v Trigger
輸出功率:(8 歐姆) 2 x 40W
(4 歐姆) 2 x 60W
頻率響應: (-3dB) 10-30kHz
總諧波失真:0.01%
訊噪比: 81 (1W @ 1 kHz)
輸出端子:喇叭輸出端子、6.3mm 耳機輸出端子
尺寸:114mm x 247mm x 292mm
淨重:5.5kg
建議定價:41,900 元
進口總代理:迎家音響
電話:(02)2299-2777
網址:www.audio-supply.com

SHARE分享

Related Contents相關內容

  • 結合雙單電路平衡輸出- Teac UD-503 DAC耳擴

    Teac先前推出結合DAC與耳擴的UD-301,精彩的用料加上全方位的數位音訊支援,在音響市場中留下高C/P值的聲譽。最近,Teac再接再厲,推出UD-501,雖然同樣也是DAC加耳擴的功能,但是內部採雙單電路設計,耳擴更提供平衡式輸出,功能更為強大...

    2017/03/21 more
  • 叫人不注意它也難-Audiolab M-DAC+

    如果您預算有限,正在找一台5萬元以內的USB DAC,請注意Audiolab M-DAC+,它能讓您「耳目一新」。日前,得知編輯部收到這台Audiolab M-DAC+,我當下自告奮勇接下這台USB DAC的評論任務。幾個月前,我才剛聽過Audiolab ...

    2016/07/15 more
  • 形體雖小,依舊精彩有料-Audiolab Mini M-DAC

    Audiolab又出奇招,推出「Mini M-DAC」,不但繼承了M-DAC的精神,將USB DAC與耳擴等功能集合於一身,而且採用鋰電池供電,形體更為纖薄,讓用家可以將其攜帶外出,而且圓弧形的筐體設計,加上頂板以雷射切割而成的logo,在外觀設計上...

    2017/10/18 more

SEARCH文章搜尋進階搜尋

( 多關鍵字搜尋時,請以半形「,」隔開 ) 立即搜尋

HOT STUF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