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實中頻散發的音樂性-Little Dot Cu-GYFU 耳機
與 Little Dots 最近似乎特別有緣,之前才寫過真空管耳擴 LD H1,這次編輯部又把 Cu-GYFU 耳機交給我寫,大概是因為試聽 LD H1 的時候,用的就是 Cu-GYFU 吧,而且順道把 Little Dots 的 2A3 耳擴 LD-A2 配套一起用,算起來我已經連聽三款 Little Dots 的產品了,對這個品牌的聲音風格走向,有初步的掌握。
渾厚中頻散發溫潤音樂性
什麼樣的聲音走向?就是渾厚中頻散發出來的溫潤音樂性,我在聽 LD H1 的時候,本以為那是真空管耳擴,中頻渾厚濃郁是些許管球染色帶來的特點,可是我聽 Cu-GYFU 的時候,不光搭配 LD-A2 2A3 耳擴,還用了 iBasso DX220 MAX,這才發現,Cu-GYFU 的渾厚中頻,竟是麗質天生,音響迷常說,中頻好,音樂自然美,Cu-GYFU 就是這種中頻厚實漂亮的類型。
當我拿到 Cu-GYFU 的時候,第一印象就是漂亮精緻的木盒,外面還有黑底硬紙板保護,上面印著 X 與小天使圖案,側面是規格表與客戶服務資訊,另一側是 GYFU 的解釋,說這個如尼文(runes)是英語中 Gift 的詞源,可以解釋為禮物,也可解釋為天賦,合起來代表 GYFU 耳機是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禮物,也是天賦異稟的性能實力,而 Cu 代表 Customized by Users,意指「由使用者製作的耳機」。
行銷用語還需要加強
嗯,我讀了好幾次,又上了 Google 查詢如尼文(抱歉,孤陋寡聞,真的沒聽過),只覺得這是過度行銷的文字,其實,Cu-GYFU 真的不好記,比起 Little Dots 品牌難記得多了。我認為 Cu-GYFU 最適合的產品名稱,其實是 Zebrawood,因為 Cu-GYFU 最明顯的特徵,就是緬甸斑馬木的耳罩外殼,質感做得很好,日系品牌經常使用木頭製作耳罩外殼,也是行銷的重點,Cu-GYFU 的加工品質一點也不輸給日系品牌,而且採用消光漆,而不是亮面鋼烤,就不怕沾上指紋,耳罩入手的質感也很好,而且,凡是採用木質耳罩外殼的日系耳機,價格都比 Cu-GYFU 貴得多,強調 Zebrawood 的產品特徵,同時也宣告物美價廉的產品定位,應該對行銷幫助比較大。
製作質感相當好
不過,除了型號名稱之外,Cu-GYFU 還真是一款令人愛不釋手的耳機。首先是製作品質相當好,不光是斑馬木的耳罩外殼,連接耳機的金屬部件感覺相當牢靠,與耳朵接觸的軟墊與頭帶的軟墊,都有足夠的厚度,配戴起來相當舒適;其次是三音路動圈單體設計,相當特別。
大部分耳機都是全音域單體,少有多音路設計,原因很簡單,不好做,可是 Little Dots 顯然勇於挑戰困難的設計。
獨特的三音路同軸動圈單體
Cu-GYFU 的三音路採用同軸設計,內側是 8 mm 高分子 PEK 振膜,負責高頻,中間是 50 mm 大口徑振膜動圈,使用奈米複合材料,負責全頻段發聲,最外層是 32 mm 被動輻射式單體,這根本是把喇叭設計濃縮在耳機裡面,不過沒有看到被動分音元件,應該是靠單體自然衰減,達到分音的效果。請注意,我這句話講得簡單,實際設計起來相當困難,要找到合適的單體互相搭配,還要讓高中低頻融合得自然,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
Cu-GYFU 採用可換線設計,而且耳機線使用最常見的 3.5mm 耳機端子,增加了換線的方便性。耳機採用可換線設計,本意並不是為了換線好玩,而是延長耳機的使用壽命,耳機線經常拔插,久了會接觸不良,算是消耗品,假如不能換線,耳機就要報廢,所以中高階以上耳機大多採用可換線設計,萬一耳機線壞了,只要更換線材即可。
3.5mm 端子方便玩線
可是耳機廠商經常要維護自家售後服務權益(嗯,其實是壟斷市場啦),所以耳機端子經常使用特殊規格,像是我桌面使用的 Pioneer SE Master 1 與 Audeze EL-8,都是特殊端子,想買耳機線,都要找原廠,價格都不太可口,但是 Cu-GYFU 搭配了常見的 3.5mm 耳機端子,自己去電料行找材料,就可以 DIY 一條,不用受制於原廠,而 Little Dots 自己也提供多樣化的耳機線,像是 4.4mm、4 Pin XLR 這些平衡線,應有盡有,滿足您玩線的樂趣。
再來,Cu-GYFU 還有一項特點,就是低阻抗設計,僅有 33 歐姆,這代表您用手機來搭配,也不會太糟糕,我當年之所以買 Pioneer SE Master 1,而捨棄了 Sennheiser 原因也在此,雖然手邊不缺耳機擴大機,但是有時候還是會用手機或電腦直接聽,高阻抗耳機可說一點辦法都沒有,根本推不動,聲音聽起來細細瘦瘦的,可是低阻抗耳機還行,雖然細節少一點,但是聲音得飽滿程度還夠,不會聽不下去。
平衡端子一定比較好
關於設計的部分表過,該來聽 Cu-GYFU 的聲音表現了,代理商很熱心地送來許多耳機線搭配,我選的都是平衡線,搭配 iBasso DX220 MAX 的時候用 4.4mm 平衡端子,用 LD-A2 的時候選 4-Pin XLR,道理很簡單,不管是 4.4mm 或 4-Pin XLR,都會比 6.3mm 或 3.5mm 要好,因為左右聲道線材不共地,降低了串音與左右聲道飄移的問題,同時提高了左右聲道分離度,聽感會有明顯提升的效果。
不管是 DX220 MAX 或真空管的 LD-A2,Cu-GYFU 都有著飽滿豐厚的中頻表現,我想,影響聲音最重要的部分,應該是 50mm 大口徑全音域單體,8mm 高音用來補足高頻細節,而 32mm 被動輻射式單體,則是補足中低頻的下段,增添一些厚度,整體來說,Cu-GYFU 在中低頻的豐厚感是其聲音特徵,搭配 LD-A2 2A3 真空管耳擴,這種聲音厚實感更足,音符顆粒飽滿又圓潤,換上 DX220 MAX,中高頻的色澤相對明亮些,但是中低頻的厚度依然很好。
中低頻顆粒感飽滿
我想舉茄子蛋的「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」,這是「當男人戀愛時」的電影主題曲,音樂開始的時候是簡單的大鼓踩踏,加上電子合成器的和弦,Cu-GYFU 展現出豐厚又明快的低頻顆粒感,Hi Hat 清脆的聲響,與厚實的和弦形成對比。
主唱阿斌唱著道地的台語歌詞,進入副歌時,兩把電吉他的風格迥異,一把彈奏著快速的和弦,另一把以 Solo 回應,在 Cu-GYFU 上面,清楚呈現兩把吉他的層次,電吉他的彈奏變化細節也漂亮,不管是人聲或電吉他,考驗的都是中頻,不僅要有厚度,還要有解析力,Cu-GYFU 可說兩者兼顧,呈現豐富的錄音內涵。
現場錄音熱鬧而不吵雜
來一張電吉他精彩的現場音樂會,聽 John Mater 的「Try!」,開場就是熱鬧的「Who Do You Think I Was」,群眾歡呼聲中,John Mayer 一把電吉他撐全場,藍調音階伴隨著和弦一起,引出爵士鼓與電貝斯,邊唱著「Who Do You Think I Was」,手上的電吉他沒停過,和弦變換之間還可以穿插 Solo 過門。
Cu-GYFU 展現了現場錄音的活力,熱鬧又不吵雜,爵士鼓與電貝斯的顆粒飽滿,電吉他的細節則是清晰又流暢,仔細聽可以猜想 John Mayer 用的是哪一段拾音器,暖色調的 Solo,肯定是琴頸的拾音器,和弦節奏應該是第二段或第四段,當然,沒有看到演唱會的畫面,絕對不知道究竟是哪一段,但這也是純聽音樂的樂趣,靠耳朵猜測電吉他的設定與效果器。
老錄音也有新趣味
在 Tidal 上面搜尋,找到許久未聽的 Jim Croce,又是 Master 音質,趕緊來聽「I'll Have to Say I Love You」,七十年代的錄音,還帶著乒乓時期的趣味,兩把木吉他的合奏,分立左右,前奏時第一把分解和弦只有左聲道,然後另一把在右聲道浮現,Jim Croce 的歌聲從音場中央飄散出來,進入副歌之前,電貝斯與輕盈的鼓聲加入,Cu-GYFU 中頻的暖色調,聽起鄉村藍調的 Jim Croce,聲音就是那麼有親暱感。
講到聲音的親暱感,這 Cu-GYFU 還有另一種玩法,靠耳墊旋轉調整,如果耳墊接縫對著靠自己那一方的中央,代表均衡模式,旋轉耳墊 180 度,讓耳墊接縫對著反方向中央,代表人聲模式,差異就是聲音的遠近,人聲模式感覺歌唱者距離比較近,更有親暱感,而均衡模式的空間感比較好。不光是 Jim Croce,我還聽了好些人聲的歌曲,這個調整確實有效,可是哪一種模式比較好,就看個人喜好了。
旋轉耳墊可以會有聲音的變化
為什麼調整耳墊會產生音場空間感的細微變化?因為 Cu-GYFU 的單體以 8 度角傾斜,而耳墊也有 8 度角,就看您要補償這個角度,或者維持傾斜角度,會產生些許時間差,造成聲音遠近的變化。這就像喇叭有些設計為仰角,目的是獲得時間相位補償,可是 Cu-GYFU 是耳機,貼著耳朵很近,時間相位差極低,又是同軸設計,所以這個角度的變化,應該主要是調整單體與耳朵的距離,近一點,聽感比較親暱直接,遠一點,空間感好一些。
我剛開始玩 Cu-GYFU 的時候,還會計較究竟是均衡模式或是人聲模式,後來就不管了,因為這與錄音的特性有關,譬如聽現場演唱會錄音時,我喜歡均衡模式,場面聽起來比較大一點,可是如果是編制比較小音樂,我會偏好人聲模式,聽起來距離比較近,聽感更直接,或者說,不需要拘泥在均衡或人聲模式的設定,看自己喜歡用哪個位置就好,不過因為耳墊的角度變化,我覺得人聲模式讓耳機戴起來更貼、更舒服些,不過這個舒適度也是因人而異,畢竟每個人的耳朵與頭型都有所不同,對舒適的感受也不同。
「三重協奏曲」的樂器對比清晰又豐富
因為聲音厚度夠,Cu-GYFU 聽起古典音樂也相當有味道,我想舉慕特、馬友友與巴倫波因合作的「貝多芬三重協奏曲」,三樣獨奏樂器與管弦樂團協奏,相互較較勁,拿明快的第三樂章來說,大提琴領軍獨奏,然後小提琴反覆,一低一高的音色變化,在 Cu-GYFU 上面很清楚,等管弦樂團加入之後,等於三樣樂器與管弦樂團相互較勁,隨後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織的變化,鋼琴居間穿插,三件樂器都是主角,也都是配角,每樣樂器都在爭出頭,很考驗耳機的解析力,Cu-GYFU 用夠飽滿粗壯的線條,撐開弦樂器的力度,也讓鋼琴有豐沛的厚度與顆粒,和弦樂器相互抗衡。
在 Cu-GYFU 上面,三位當代古典音樂泰斗相互較勁,又相互合作的音樂表情,顯得相當豐富又有趣味,每一項樂器要展開獨奏之時細微的節拍變化,藏著音樂家內蘊的表情,我真的忘記要聽 Cu-GYFU 的高中低頻均衡性,而是專注在音符的變化,大提琴與小提琴相互呼應的音樂中,鋼琴竄出來擔當主角,然後在引出主題時,大提琴帶回更興奮的主題,讓樂團大聲應和,三件獨奏樂器與交響樂團相互交織,在 Cu-GYFU 則是層次分明,清晰的力度變化,展現出音樂家的意圖,增添了音樂的鮮活情感,漂亮。
中頻好了,音樂就是彩色的
厚聲,是我對 Cu-GYFU 最直接的聽感,可是在厚實的中頻之外,Cu-GYFU 有著均衡的音樂層次感,中頻厚實,卻不影響解析力,因為厚實的中頻,讓音色略帶暗色調,但是卻更為耐聽。我想說,Cu-GYFU 的音色是帶有個性的,聽女聲,Cu-GYFU 絕對不是空靈飄逸的,而是厚實有肉感的,聽吉他,Cu-GYFU 不只有爽脆,還有吉他共鳴的厚度,聽管弦樂,Cu-GYFU 不光有厚度,還有層次感,略帶濃郁的中頻段,讓 Cu-GYFU 呈現溫和耐聽的音質音色,而這是中頻散發的濃郁音樂性,值得細細品味。
如果您有機會試聽 Cu-GYFU,請不要只聽一種音樂,多聽各類型自己熟悉的音樂,因為中頻夠厚,剛聽的時候可能覺得高頻不夠亮眼,可是如果您想找耐聽的耳機,過於明亮的高頻可能聽不久,Cu-GYFU 剛聽可能會覺得只是厚聲底,可是越聽會越有味道,到耳機店試聽的時候,多花點時間與 Cu-GYFU 相處,您就會知道「中頻好了,音樂就是彩色的」究竟是什麼意思。
器材規格
Little Dot Cu-GYFU
型式:同軸三動圈耳罩耳機
單體:同軸單體(8mm x1、50mm x1、32mm x1)
失真率:小於 0.1%(@1kHz)
阻抗:33+/-5% 歐姆
頻率響應:15Hz ~ 20kHz
靈敏度:102+/-3dB
端子:3.5mm
參考售價:請洽代理商
代理商:洋昇
電話:02-27331596
網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ittleDotTaiwan/